王琦提醒,公众要提高判断力,不要盲目相信或追捧所谓神奇养生方法。要看其是否符合常识,是否说过了头,背后有无科学数据支撑等。
奇葩说1 研究表明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有一种理论认为,不管是容易疲劳、脸上长痘、头疼脑热、失眠多梦,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癌症,都和人的体液偏酸有关,只有身体呈弱碱性才是健康的。你是易得癌症的酸性体质吗?赶快多吃菜,少吃肉,把体质改造成碱性吧!
奇葩说2 有研究表明,当PH值降低0.1(即体液偏酸)时,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免疫细胞功能降低,神经的敏感性下降,内分泌及机体许多重要功能将发生紊乱,癌细胞更易生长扩散,红细胞及血小板易发生聚集等。因此,医学专家认为,当今许多慢性病、癌症及亚健康状态都与酸性体质有关。
奇葩说3 女性的阴道一般呈酸性,若在高潮时分泌碱性物质,则较适合Y精子生存,想生男孩者必须注意;想生女孩子则应维持体内的酸性环境。饮食控制是将食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男性多吃酸性食物,女性吃碱性食物,可以帮助生男孩;而男性多吃碱性食物,女性多吃酸性食物,则对生女孩较有利。。
老湿认为,所有的“奇葩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归一成一个简单的单一性因素,而这个单一性因素对于大众来说恰恰是个理解门槛相对不高的概念,于是奇葩酸碱体质才能大行其道。我们可以把这里面的逻辑链做个梳理:
近日,“酸碱体质论”骗局被揭穿,炮制者被课以重罚。那么,人体体质到底如何划分?又该如何进行体质养生?记者采访了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
从以上身体体液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各种体液从非常酸的胃液到偏碱性的胰液跨度极大,大,单纯的酸碱体质如果对应到人体体液,应该是哪一种体液呢。很多人煞有介事地说是血液,可是任何一个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体血液本来就是碱性状态,在7.35-7.45之间,在饮食上哪怕酸出翔来,把血ph吃成酸性都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低于7.35的ph,人已经处于严重酸中毒状态。
那么,酸碱性就真的没有意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人体有一套强大的生理缓冲系统,这个系统能有效的维持人体ph,特别是血液在正常范围内,ph的正常范围是生命所必须的一些生化反应能进行的必须条件。
对于特定体液,酸碱性确实和疾病或者病理状态密不可分,这时候人为干预酸碱性就变得有意义。最好的例子是尿液,尿液的ph值在4.8到8.4之间,作为人体大部分代谢废物的排泄通路,食物代谢产物和肾脏的滤过重吸收过程共同决定了尿液的酸碱性。尿液酸碱性与2大类疾病密不可分:
正常的人类食物谱(所谓正常就是把吃土和酸的异人排除在外)无论是吃酸性食物偏多(比如肉控)和吃碱性食物偏多(比如素食主义者),由于机体强大酸碱缓冲能力,人体的主要体液(特别是血液)都会保持在特定范围内。事实上人体血液酸碱度只需要很小范围偏离正常值就已经是很严重的状况,大多数和一些疾病状态相关,比如糖尿病人中会发生的酮症酸中毒。
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王琦:“酸碱体质论”是伪命题 |
组织/器官 | ph范围 |
---|---|
血浆 | 7.35-7.45 |
骨髓液 | 7.3-7.5 |
唾液 | 6.5-7.5 |
胃液 | 0.8-1.5 |
粪便 | 4.6-8.4 |
尿液 | 4.8-8.4 |
胆汁 | 7.1-8.5 |
胰液 | 8.0-8.3 |
酸碱体质论是个伪命题,但是养生不能无视自己的体质。王琦介绍,体质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构成。先天因素来源于父母,是先天遗传的,后天因素由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形成。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体质可相应进行调节来适应。如生活在高原缺氧环境和南方湿气较重的环境中,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中医将体质分为9种,比如阳虚体质的人吃海参会拉肚子,要吃温性的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吃人参会流鼻血,要吃滋阴的食物。因此,体质养生要因人而异。从2009年起,中医体质辨识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先来2个“酸碱体质”的笑话开开胃:
有人问体质最酸的物种是神马?答案:异形,异形老酸了,血都能腐蚀金属
担心自己是酸性体质的请强迫自己深呼吸到四肢发麻&&眼冒金星,偶们医学上管这叫做:呼吸性碱中毒23333...
在化学概念里面,可能没有比酸碱更深入人心的了。你甚至不用读过书,你也会知道这个世界有的东西是酸的,比如杨梅,有的东西是碱的,比如小苏打。只需要初中化学的知识,你就明白所谓酸性碱性表征的是提供H离子的能力,这个能力越强当然越偏酸,而这个能力越弱,就偏碱性。
自然而然,烂大街化学词酸碱和中西医医骗最喜欢的词体质碰在一起简直是天作之合,前者给后者披上了一层似是而非的科学外衣,后者本来就是几乎就是已经近乎玄学概念没人讲的清楚的流氓词。俗话说的好,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酸碱体质就是流氓有文化之后向大众兜售的一个伪概念,这个伪概念是如此成功,以至于老湿我在各种大小医生,贩夫走卒,网络媒体你几乎总能看到听到各种人等讨论起讨论起酸碱体质来煞有其事。老湿只好祭出初中的化学知识和高中的生理卫生知识来说道说道:
吃酸性或碱性食物能不能变成酸性或碱性体质?王琦说,食物有酸碱性的区分,但无论食用酸性还是碱性食物,人体内存在缓冲系统,可以自动调节,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王琦强调,所谓的吃酸性或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流传甚广的“酸碱体质论”编造谎言说,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易患癌,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处于碱性环境。王琦说,人的体质不能简单地分为酸性或碱性,这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中包含各种小环境和体液,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人体内的不同体液确实有酸碱之分,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肠液呈碱性。但不同体液的酸碱度,并不等同于体质的酸碱性。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没有酸性和碱性体质的分法。
本文由彩世界注册首页发布于技术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当大家在谈酸碱体质时大家在谈什么